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四个英语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不言而喻,SOHO路由器是指小型的家用路由器,常见的品牌如:TP-LINK、联想、华硕等。
SOHO路由器常用于家庭宽带接入中两台电脑共享一个ISP提供的IP地址上网。有时SOHO路由器也被几个离得比较近的用户用来通过路由器共用一个IP上网,这种情况让ISP经营者很头疼,当然也希望这样的偷接信号的情况越来越少。
SOHO路由器虽然体积小,但是功能全、设置简单、布置灵活,并且价格便宜,不但可以在家庭中使用,在单位的局域网中偶尔拿来应一下急或做一个小型的网中网也是十分便捷并且安全可靠的。
如果把单位中专业的网络设备称作“正规军”的话,那么SOHO路由器也只能算作一支“游击队”,但是我们所看重的也正是这支“游击队”的机动灵活性,可以作为专业网络设备这支“正规军”的强有力补充。既然要与“正规军”合作,我们就要仔细审视一下这种不起眼儿的SOHO小路由器的强大功能。
可以说SOHO路由器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不单是一个路由器,它还综合了专业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基本功能,不信吗?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为了便于与讲解,我们不妨把SOHO路由器LAN口后面的小网称之为SOHO网,以区别于SOHO路由器WAN口所连接的单位局域网。
一、 SOHO路由器是一台路由器加一个4口小交换机。SOHO路由器一般有5个物理端口:1个WAN口+4个LAN口。实际上它却只能算作一台两口路由器,1个WAN口,1个LAN口,然后在LAN口后面加挂一台4口小交换机。所以有时SOHO路由器也被拿来利用它的4个LAN口作为一个小交换机进行应急使用。
二、 SOHO路由器是一台具有NAT功能的小防火墙。因为它具有NAT功能,所以它只需在WAN口使用单位局域网的一个IP地址,LAN口地址可以随便设定,你不必为在单位局域网里的两台SOHO路由器具有相同的LAN口地址段会引起冲突而担心,你甚至可以在LAN口中使用局域网中的地址段也不会引起冲突,因为影射到WAN口他们都变成一个IP地址——WAN口设定的IP地址,这一点是普通路由器望尘莫及的。SOHO路由器还是一台小防火墙,可以抵挡基本的网络病毒攻击,从WAN口到LAN口的访问会受到严格限制,这对于在局域网中构建一个相对安全的小型网中网共享网络十分方便,可以实现SOHO网中客户端在单位局域网中的“隐身功能”。SOHO网客户端的“隐身功能”使SOHO网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局域网、上互联网,但局域网中的用户想访问SOHO网中的用户则要通过SOHO路由器的服务影射功能,当然为了局域网对SOHO网的方便访问,你也可以在SOHO路由器上设置DMZ区,把SOHO网中的一台客户端完全开放给局域网。
三、 SOHO路由器可以当作一台服务器,为SOHO网用户提供DHCP服务和DNS转发服务。我们可以开启SOHO路由器的DHCP功能,为SOHO网用户提供IP地址的自动获取。SOHO路由器还可以提供DNS转发服务,SOHO路由器内部一般有两处可以设置DNS转发服务,一处在WAN口设置选项下面,此处一般添加互联网中的DNS服务器IP地址,例如202.102.152.3,另一处在DHCP设置选项下面,此处一般添加局域网中的DNS服务器IP地址,如果你在SOHO网中建立了DNS服务器,也可以把SOHO网中DNS服务器IP地址添加到这里,总之,SOHO路由器可以有多种DNS选择方案,为了避免两处设置DNS容易引起的困惑,有些SOHO路由器干脆就把原来的两处设置DNS转发合并到一处设置。
四、 作为路由器,SOHO路由器具有路由器的添加路由更能。SOHO路由器可以添加默认网关外的路由,举个例子吧,SOHO路由器与局域网核心交换机(172.17.1.1)通过另一台普通交换机接在防火墙的内网接口(172.17.1.254)上,SOHU网用户要求既能上互联网,又可以访问单位内部局域网(172.16.0.0  netmask 255.255.0.0),那么SOHO路由器除默认网关172.17.1.254外,还要添加一条到单位内部局域网的路由,添加完后整个路由器的路由可用路由命令表述为:
route 0.0.0.0  0.0.0.0 172.17.1.254
route 172.16.0.0 255.255.0.0 172.17.1.1
当然在SOHO路由器中是不用写命令的,可以在文本框中直接添加。

最后说一下, SOHO路由器虽然功能强大,但从设计上来说只是一个家用小型路由器,毕竟不能取代专业网络设备的地位,所以组建SOHU网的客户端不宜过多,以避免因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而造成的网络故障。总之,我们的专业网络设备“正规军”可以和SOHU设备“游击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组成一个既稳定又灵活的局域网。

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http://www.5iadmin.com/post/172.html